登州之有海市,自昔记之。然多出于夏月,南至后苏长公以冬月祷海神而见,遂以为千古异事,观其诗可知。余以五月三日抵登,四日直指广平张公邀登蓬莱阁,方举酒而市出,众异之,余款张公亦然。而楼阁台榭、郊关草树影分明。从官指示云:“此小市也,大市则连亘诸岛,出没万状,景色更多。”次为六日,余出阅武校射之际,侍使传语市复见,回顾不见诸岛,或为城廓,或为村墟,或为楼台,或为桥梁,倏高倏下,忽隐忽显,至海外可环一青山,突兀数千里,尤为奇怪,即土人亦罕见之,至兹盖三遇矣。余阅蓬莱阁集游览诸公,望市不见者甚多。余一登即见,且至于再至于三,岂海若之有灵亦际遇之偶然耶?即谢苏长公精神,亦属大观之奇矣。为诗四章,乃报其灵贶云。
一上高楼一望奇,东来佳气转棼丽。
长城忽自波间出,绮阁惊从天外垂。
明德歌云通奥杳,玄机真是发葳蕤。
竦身直挂扶桑外,拟向仙都驾六螭。
十洲三岛未能探,景物何由大壑涵。
岂是鼋鼍开化国,似从龙象挂灵龛。
波翻草树云连屿,风送楼台日倒岚。
曾笑浮沤成幻影,也能千古作奇谈。
日日拟怀蓬岛游,云汉身世转悠悠。
衔杯幸得高人沏,望气真窥元化流。
隐显纷纷皆弃散,沧桑历历总沉浮。
凌风欲觅安期处,为问曦和第几洲。
始信壶中别有天,分明大地出重渊。
蛟波已布泉中象,蜃气应销海外烟。
拱极旦辰常夜夜,朝宗江汉自年年。
一付署檐称灵异,可载风雷下漱船。
万历戊戌云中万世德书
简介:石碑嵌于蓬莱阁东厢内东墙,高62厘米,宽133厘米,汉白玉质地,草书阴刻。
万世德(1546-1603年),山西偏关人,字伯修。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南阳令,历任元城、宝坻知县、兵部主事迁员外郎、陕西按察使佥事、赵州知府、山东按察使佥事、按察司副使,擢天津海防巡抚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登莱、旅顺等地海防军务,督造战船,操练水师。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率军赴朝鲜抗击倭寇,大败倭寇于釜山。后与李承勋驻兵朝鲜,防备倭寇。因功升蓟辽总督,寻迁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卒于任。赠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著有《海防奏议》四卷。
赏析:该诗作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历代众多写蓬莱阁海市的诗人中,万世德与海市最为有缘,其在来登州海防校阅期间,于四日之内三次观看到海市奇观。在《观海市》诗序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自己三次所见海市的时间、人物、事件与经过,对海市的描写也非常细致。作者自认在如此短暂的时空中多次见到海市,得归功于海神与苏轼的保佑,因此作诗回报上天的厚予。诗文中多处用到传说与典故,如:“扶桑”、“六螭”、“ 鼋鼍”、“蓬岛”、“安期”、“曦和”等,把心目中的海市蜃楼描绘成人迹罕至的神仙境地。作者创作该诗时,正值朝鲜之役的关键时期,最后一首诗中,作者还设身处地借“海市”感怀时政,表达了援朝逐倭志在必胜,江山永固四海臣服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