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蓬莱阁景区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仙阁碑刻 当前位置:首页 > 仙阁碑刻 > 详细介绍 >
海市诗并引(宋苏轼)
来源:蓬莱阁(烟台市蓬莱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点击数:2066次  发布时间:2023-05-28   

余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余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祠,明日见焉,乃作是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不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元丰八年十月晦书呈全叔承议

①附有“眉山作。原迹今尚在,非作字也,翁方纲记。”

简介:苏轼《海市诗》石刻在蓬莱阁上计有三块,其中在卧碑亭内的一块,为金皇统间(1141—1149年)据原刻重勒,高91厘米,宽217厘米,大理石质地,楷书阴刻,因年代久远自然风化,已字口残损拓印不清。在苏公祠内的两块,均为汉白玉质地,其一为清代书法家翁方纲临摹上石,高90厘米,宽184厘米,楷书阴刻;其二为清代张輶行书阴刻,高43厘米,宽182厘米,字迹也漫漶不清。本诗为翁方纲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山东学政时,临摹苏轼《海市诗》原迹镌刻而成。

苏轼(1037—1101年),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授凤翔府签书判官。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遭贬,谪黄州、汝州团练副使。八年(1085年)十月,苏轼任登州知州,留下《蓬莱阁记所见》、《海市诗》、《留别登州举人》、《乞罢登莱榷盐状》、《登州召还议水军状》等与登州有关诗文21篇。苏轼奏请废除登州榷盐专卖制度,登州百姓建“苏公祠”,感其恩德。苏轼到任五天后,升任尚书礼部郎中,转任龙图阁学士等。著有《苏东坡集》、《苏轼诗集》等。

翁方纲(1733—1818年),顺天大兴人(今北京),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编修,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大学士。生平精于金石学,书法上与刘墉、铁保、永瑆并称“清四大书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书。

赏析:《海市诗》是苏轼在宋元丰八年(1085年)十月知登州时所作。苏轼对登州海市素有耳闻,而今来到登州,看到前人对登州海市的记述,听到时人对登州海市的描绘后,心中便充满向往。然而其在登州任上时间太短,到任仅五天,便被朝廷召还入京,这使得苏轼在临别登州之际更加渴望能一睹海市奇观,不留人生遗憾。可时值冬季,海市难见,为了实现夙愿,苏轼向海神祈祷。不可思议的是,第二天海上竟真的出现了海市。苏轼惊喜之余,联想到自己与韩愈的人生际遇何其相似,进而依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的韵律,提笔写作此《海市诗》。诗中作者面对蓬莱山水美景,以超逸豪放的笔触描写了“心知所见皆幻影”的海市,并进而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前程的忧思。运物自闲恬淡豁达之情跃然纸上,可以说是苏轼晚年诗词风格转变之初的代表之作。《海市诗》实为吟咏蓬莱海市的高标大纛,唤来后世无数文人唱和,登州因之增色,蓬莱名声更扬,成为一代文豪留给蓬莱的不朽文化财富。

好客山东——最美蓬莱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Copyright 2021-2022 www.plg.com.cn  蓬莱阁(烟台市蓬莱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5-5621111 5643012    邮箱:plg@plg.com.cn   ICP备案:鲁ICP备2021033835号
旅游咨询 (0535)5621111 5643012  旅游投诉 (0535)5666922  旅游报警 (0535)5643239-8110  急救站 (0535)5643239-8120  咨询中心 (0535)566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