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山东省蓬莱市,是胶东半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因有凌空欲飞的天下名楼蓬莱阁誉满海外;因有变幻莫测的海上奇观-蓬莱海市名甲天下。每当春夏或夏秋之交,蓬莱阁以北辽阔海面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观:淼淼苍海倏忽隐迹,长山列岛瞬间面目全非。扑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如神笔勾勒的中国水墨画。忽而亭台楼榭各显奇姿,忽而苍松翠柏迎风摇曳;东边刚见客舍青青秦桥横贯,西边又现高楼如林车马如川;迷蒙中悬崖千仞海中陡起,恍惚间曲径幽幽依稀可辨……无尽美景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接,美不胜收。这就是神密的海市蜃楼奇观-蓬莱海市。
我国有关海市蜃楼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人伏琛《三齐略记》,谓: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蜃”传为蚌,能吐雾气成山水楼阁之状,故称“海市蜃楼”,也叫“蜃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海市现象进行了较科学的解释,曰:“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知登州期间,两次登上蓬莱阁,极目远眺烟波浩淼的大海,目睹“海市”的美妙奇观,激发了诗情,挥笔写下了《海市》这一绝妙诗篇。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海市蜃楼实在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海上奇观,甚至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想来这也并不奇怪。远在洪荒之际,由于科学文化的贫脊和生产力的低下,很多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心理恐慌。对于海市蜃楼景象,我国民间传说是海妖和蜃吐气而为,或说是海神的宫殿在国外,有的则把这种自然景观神化成狡猾的女神法塔.莫尔甘施法迷惑游客,或说成是死人驾驶的飞船,是海上不详之兆……
那么,海市蜃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从现代光学理论看,海市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通常我们周围的空气密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密度大些,反之,密度则少些。这就使我们身边的整个大气分成了若干密度不同的气层,当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时,便发生折射或反折射的现象。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它们反射到人们眼中的光常常是弯曲的,只不过是因空气密度差异不大而令人感觉不到罢了。但当各层空气的密度发生显著差异时,物体反射的光线也发生了大幅度的弯曲,于是远处的物体在人们看来就大大的变了模样。渤海洋流温度偏低,尤其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气温容易较大地低于高层气温,这就形成了下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密度的逆温现象。而蓬莱海市出现的缘故多因长山列岛就处在这个逆温层的包围之中。在逆温的情况下,空气密度由海面向空中迅速减少,于是长山列岛所反向的光线便发生了不稳定的弯曲,映入人们眼中的便是海岛在不断地变形或将目力所不及的远方景物反射过来,这便形成了人们所说海市。
一般情况下,海市的出现多在夏秋之交,特别是当雨过天晴,似阴非阴,似雾非雾的天气,海面上有适宜的云雾“屏障”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正因为人们难得遇上,所以更使人们有种无尚的憧憬和神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