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蓬莱阁景区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神仙传说 当前位置:首页 > 神仙传说 > 详细介绍 >
八仙传说
来源:蓬莱阁(烟台市蓬莱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点击数:1956次  发布时间:2023-05-17   

      在我国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中,八仙传说流布很广,其影响之大可以同被誉为中国四大传说的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梁山伯祝英台传说以及鲁班、包公、杨家将等传说媲美。八仙传说跟许多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一样,早已跨越民间文学的界限,成为我国小说、戏剧.曲艺、电影、绘画、雕塑等文艺创作的题材,因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八仙传说源远流长。它们从最初萌芽阶段算起,大约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关八仙的传说在自唐、宋以来的文人笔记小说中屡见记载,而且各说不一.唐代有江积撰《八仙传》,其书早已失传,不知所指是哪几位.《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野人间话》称,西蜀道士张素卿给八仙真形八幅,以献蜀主益昶.图中所绘为李己、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葛永貴1。不过,张素卿的《八仙图》中的八位无一人是后世所传的汉钟离、吕洞宾等。当然,唐宋时期的书籍,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唐·郑处晦撰《明皇杂录》、北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北宋刘斧编著《青锁高议》、北宋魏泰撰《东轩笔录》,北宋郑景壁撰《蒙斋笔谈》,已经讲到了张果、吕洞宾、蓝采和.钟离权、何仙姑、韩愈宗侄(即韩湘)等。只是其时他们尚未成为八仙中人物。
  从宋代开始,道势势力渐盛,到了元代,由于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见重于元太祖,因而道教盛极一时。这样的情势为八仙传说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神仙道化剧在元杂剧里面战有相当地位,八仙戏则是神仙道化剧的重要内容。从现存的剧本可以看出,在元杂剧里面已经大体上形成了后世所传的八仙,即上八洞神仙2。只是八仙的姓名尚不太固定,或无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而有徐神翁、风僧寿、张四郎、元壶子等。下面试举几种元杂剧为例。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阙名〈争玉板八仙过海〉,谷子敬〈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所说的八仙是:
  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徐神翁
  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阙名《祝圣寿金母献蟠桃》、阙名《吕纯阳点化度黄龙》所说的八仙是:
  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铁拐李、张果老、张四郎
  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知叶舟》所说的八仙是:
  汉钟离、李铁拐、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张 果、何仙姑、徐神翁
  对于八位传说的形成来讲,元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八仙的故事题材经常在元杂剧中出现、现存的八仙题材的元杂剧剧本,除上面列举的儿种外。尚有马致远、李时中等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又名《开坛阐教黄梁梦》)、贾仲名的《铁拐李度金重玉女》和《吕洞宾桃柳升仙梦》、无名氏的《汉钟离度脱蓝菜和》,《吕翁三化邯郸店》、《瘸李岳诗酒戏江亭》、《降丹樨三圣庆长生》、《众天仙庆贺长生会》3。有些八仙题材。还不止一次地被元代不同时期的杂剧家所摄取。比如,马致远的《吕洞宾三岳阳楼》与谷子敬的《吕洞宾二度城南柳》系同一题材。写吕洞宾三到岳阳楼度化柳树精和白梅花精成仙的故事。又如,马致远等的《邯郸道醒悟黄粱梦》与谷子敬的《邯郸道卢生枕中记》,都取材于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4 。在元杂剧中,八仙虽未最后确定,但已基本上定下来,只是小有出入。不仅如此,八仙中的吕洞宾、铁拐李等人物形象在元杂剧中已经初步定型,包括他们的身份、相貌、服饰.道具等.例如,吕洞宾原是个未遇书生,成仙后道士打扮,身背宝剑;铁拐李是个发乱梳的瘸子,铁拐随身四海云游;汉钟离是个手执芭蕉扇,髯过于腹双丫髻常吃的醉颜酡;蓝采和拍板高歌达道诙谐;张果老倒骑的毛驴儿快;何仙姑貌娉亭爪篱手把
  到了明代,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才确定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为八仙,《东游记》叙述八仙得道的故事,宗宗教迷信色彩较浓,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是,它四次确定八仙人名.一直被后世沿用,而且有关八仙的好些故事情节(比如吕洞宾戏牡丹、化井水为酒等等)至今仍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它对八仙传说的发展产生广颇大的影响,这些都无疑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除《东游记》外,明代和明代以后还出现了好些八仙题材或涉及八仙的书面文学作品。戏曲中有朱有燉(周宪王)的传奇《群仙庆寿蟠桃会》和《瑶池会八仙庆寿》。汤显祖的传奇《邯郸记》、佚名的传奇《韩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记》、佚名的佚传奇《四美记》、来集之的杂剧《蓝采和》等。长篇小说有《吕仙飞剑记》,短篇小说有《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一分钱小隙造奇缘》、《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等。
  如同我国许多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一样,八仙传说之所以流布甚广,作品众多,艺术成就较高,是同它在发展过程中,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相互反复地影响分不开的。

好客山东——最美蓬莱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Copyright 2021-2022 www.plg.com.cn  蓬莱阁(烟台市蓬莱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5-5621111 5643012    邮箱:plg@plg.com.cn   ICP备案:鲁ICP备2021033835号
旅游咨询 (0535)5621111 5643012  旅游投诉 (0535)5666922  旅游报警 (0535)5643239-8110  急救站 (0535)5643239-8120  咨询中心 (0535)5666900